卫生部、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10月23日在北京联合举办健康与发展高层论坛,主题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论坛旨在增进国内各部门对我国慢性病现状和危害的了解,提高社会各界对防控慢性病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搭建多部门合作平台,营造有利于我国慢性病防治的支持环境。
据介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转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步成为影响中国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也是实现健康公平的主要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不断提高,并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2004-2005年,我国居民前五位死亡原因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以及损伤和中毒,其中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累计占总死亡的75%。近四十年,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1950—1970年我国高血压患者每年增加100万;1980—1990年每年增加300多万;1991-2002年每年增加约700万。我国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80万至200万,死亡140万至150万。每死亡5人中,即有1人死于癌症。2004~2005年死亡率比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比90年代初期增加了25.5%。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死亡率及其构成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肺癌上升了465%,乳腺癌上升了96%。我国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2年我国大城市18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6.1%。与1996年相比,人群患病率即上升40.0%。
我国因常见慢性病住院一次一般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一半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年,我国由于慢性病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就将高达5000多亿美元。慢性病不仅影响到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对卫生服务系统造成巨大压力,而且将严重消耗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成果和资源。
目前,我国慢性病发生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也是干预控制的关键时期。运用自身资源,并借助全球医疗卫生成熟的经验和知识,慢性病预防将获得飞跃发展。
慢性病预防是一项战略投资。投入资源开展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指导,提供健康产品和设施,改善居民工作生活环境等,可以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帮助居民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相关的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病发生的风险,投入产出效益明显。
会议认为,投入慢性病预防是政府的责任,做好慢性病预防需要各个部门紧密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有机的工作体系,才能全面推动慢性病预防工作的进展。
会上,卫生部代表就我国慢病防控与国民健康素质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发表了演讲,国外专家介绍了全球慢病现状和防控战略、慢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慢病筹资经验和途径,以及国外慢病防控成功实例。会议还研讨了我国慢病优先防控领域及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多部门合作机制。
国务院相关部门、北京市人民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澳援署、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等国外组织驻华机构9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相关新闻
- ⋅西藏结核病重大专项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2023-04-14
- ⋅中疾控:新冠病毒由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的2023-04-10
- ⋅世卫组织警告: 南欧可能会出现这些病毒2023-04-07
- ⋅世卫组织:全球出现新的新冠奥密克戎变体2023-04-03
- ⋅中山市发现1例H3N8禽流感病例,H3N8病毒是什么?2023-03-30
- ⋅世卫组织修订新冠疫苗接种指南:高风险人群应续打加强针,健康儿童及青少年非必需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