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专家论坛在京举行

日期:2009-08-25 00:00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科室:新闻办     阅读:1444
字号:
分享:

  9月20日是第二十一个全国“爱牙日”,活动主题为“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为配合该主题的宣传,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与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于8月25日在京联合举办 “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专家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陇德教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祁国明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张震康教授,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齐小秋局长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口腔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妇幼卫生、儿童发育、营养、美容及心理健康领域的权威专家阐述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及生命质量的重要关系。此次论坛将对促进多学科的交流,提高研究水平,加强公众对口腔卫生的关注,普及口腔卫生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产生重要作用。

 

  据介绍,2005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岁组乳牙、12岁组恒牙、35-44岁组、65-74岁组的龋齿患病率分别为66.0%、28.9%、88.1%、98.4%,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率分别只有14.5%和14.1%。口腔疾病不仅引起牙痛、咀嚼功能下降,发音不清,影响面部美观,对人的社会交往和心理行为产生影响,其致病菌还可以引起或加重胃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肾病、肺炎和关节疾病及并发症,造成孕妇早产或出生低体重婴儿等,成为许多全身系统性疾病的重要诱因。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龋病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并列为世界范围内应重点防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在2007年5月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WHA60.17),强调将促进和预防口腔疾病规划纳入慢性病综合预防和治疗规划。

 

  齐小秋在会议上指出,口腔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人体健康十大标准之一,是反映人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一面镜子。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口腔卫生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开展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摸清我国人民的口腔卫生状况;广泛深入地开展大众口腔健康促进活动,提高了群众的口腔保健意识;加强口腔防治技术骨干培训,推广口腔疾病防治适宜技术,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居民口腔疾病发病率依然很高,群众口腔防治知识缺乏,防病意识较差;口腔卫生相关规范、标准还不健全,口腔疾病预防适宜技术在基层还没有普及;城乡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口腔卫生保健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齐小秋说,口腔卫生工作涉及到我国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好口腔卫生工作是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卫生部已经将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以窝沟封闭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列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并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

 

  来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的共120多位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专题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