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记者 郑灵巧□
关键词:种牛痘
一段33年的历史
涂牛痘苗于上臂,做“井”字样划痕,划痕结痂脱落,结出蚕豆大的一个疤,这就是种牛痘。正是由于种牛痘,在漫长岁月中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烈性传染病天花,于1977年在非洲发生全球最后1例病例后再未出现。我国从1949年建国开始,就全民普种牛痘,通过大搞群众性普种牛痘,1961年后天花就已绝迹,中国比世界消灭天花提早了19年。1982年,全世界终止种牛痘。因此,我国1982年后出生的人胳膊上再没有那个蚕豆大的疤。同样,在建国之初致每年数万人发病、万余人死亡、无数患者终生麻脸的天花,也仅能从教科书中找到了。
亲历者讲述:
我们走在世界前面
“1949年建国伊始,国家就组织全民普种牛痘。那时,为应对细菌战,国家还组织了鼠疫、霍乱、痢疾等多种疫苗的应急接种……”回想起上世纪50年代全国轰轰烈烈的预防接种场景,卫生部原疾病控制司司长王钊心潮难平。
王钊回忆,建国初期的中国,各种传染病猖獗。当时,在全国所有疾病病例中,儿童传染病占了四成。于是,在冬春季节,全国大举开展天花的预防接种,相继开展的预防接种还有白喉、脊灰、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麻疹、百日咳等疾病。种牛痘的效果很快显现出来,其他接种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在当时太激动人心了。
受天花预防接种巨大成就的鼓舞,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我国大力发展生物制品研发,疫苗品种和产量不断增多,预防接种规模也不断扩大。1978年,我国开始有计划地为所有适龄儿童接种卡介苗、白百破疫苗、麻疹疫苗、脊灰疫苗,预防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脊灰,即“四苗防六病”,全国预防接种工作迎来了崭新的时代。王钊感慨地说:“种牛痘就是这一切的开端。”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启了固化计划免疫基础工作。政府加大投入,随着首批5个省8000万人口地区的防疫机构获国际冷链设备援助,我国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全国计划免疫冷链系统、疫情监测系统及整个免疫服务体系。1986年,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进一步促进了全国计划免疫的开展。1988年、1990年、1995年,我国分别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四苗”接种率达85%的目标,免疫针对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92年,卫生部又瞄准危害严重的乙型肝炎,开启了全国新生儿乙肝免疫接种工作。
“在这中间,消灭脊灰的战役最为艰难。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目标,要在1995年实现全球消灭脊灰。当时,我国每年脊灰发病尚有数千例。于是,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同时,从1993年开始,每年12月5日、6日和1月5日、6日,全国城乡统一行动,对所有4岁及以下儿童实施脊灰强化免疫。如此持续了3年,之后继续在重点地区大规模开展,强化免疫儿童达数亿人,有效阻断了脊灰野病毒传播。严密的监测证实,1994年10月捕获的一例脊灰野病毒病例,为我国最后一例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其后,境外输入病例均被监测系统迅速发现并予以隔离治疗,无一发生再传播……”
中国的业绩,令世界惊叹。1996年,WHO向中国主管计划免疫工作的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颁发“卫生领域特别成就奖”。
延伸阅读:
15种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1961年后天花在中国绝迹。2000年,WHO宣布中国实现了无脊灰。
■由于计划免疫的开展,1978年~2000年,我国共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灰、结核6种疾病发病3亿多人次,减少死亡400多万人,减少住院费用400多亿元。
■2002年,所有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实施免费。
■2004年,我国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确立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和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2005年,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所有适龄儿童享受免疫服务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2007年,我国进一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15种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预防范围。
相关新闻
- ⋅西藏结核病重大专项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2023-04-14
- ⋅中疾控:新冠病毒由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的2023-04-10
- ⋅世卫组织警告: 南欧可能会出现这些病毒2023-04-07
- ⋅世卫组织:全球出现新的新冠奥密克戎变体2023-04-03
- ⋅中山市发现1例H3N8禽流感病例,H3N8病毒是什么?2023-03-30
- ⋅世卫组织修订新冠疫苗接种指南:高风险人群应续打加强针,健康儿童及青少年非必需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