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健康监测系统亟待建立

日期:2009-12-15 00:00     来源:健康报网     科室:郑灵巧     阅读:1368
字号:
分享:

  众多研究表明,低温和高温都会使人群总死亡率增加。其中,冬季异常低温和夏季异常高温时(尤其是短期内出现热浪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尤其明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研究所所长金银龙研究员最近警示说,气候变化对我国居民的健康威胁正在加大。当前,我国亟待建立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气候变化与健康影响评价体系,同时提高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环境。 

 

  我国已连续经历了23个暖冬 

 

  金银龙说,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1986年~2008年,我国已连续经历了23个暖冬。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将可能上升2.3℃~3.3℃。而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生命健康。

 

  1998年夏,南京市出现两个热浪期。第一个热浪持续期为7月6日~16日,平均日最高温度为35.5℃,最高达37.2℃;第二个热浪持续期为8月4日~15日,平均日最高温度为35.2℃,最高达36℃。金银龙同时展示了在这两个热浪期中南京市死亡人数示意图——在两个热浪期相应出现了两个死亡高峰,且第一高峰期死亡人数高于第二高峰期。

 

  金银龙说,虫媒传播疾病是一大类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病患,气候变化与其传播流行密切相关。气候持续变暖,为虫媒及病原体的寄生、繁殖和传播创造了适宜条件,使原有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大,流行频率不断增强,引起疾病分布变化,加重对人群的危害。在我国,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登革热等。

 

  金银龙还说,气候变化对食源性疾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气候变暖可使病菌繁殖、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如果夏季平均气温持续升高,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将会持续上升。来自秘鲁首都利马的观测数据显示,1993年到1997年,该市每日气温与每日腹泻就诊病例数呈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温每升高1℃,腹泻发病率增加7%。

 

  金银龙特别提示,近30年来,数十种新发传染病相继出现,其中许多与气候变化不无关系。气候变暖正在令冰川融化。冰冻了数百万年的南极大陆含有许多史前病毒。这些早被人类免疫力“遗忘”的远古“杀手”,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雪融化而解冻复活。有专家认为,冰川病毒会与现代的一些病毒基因进行交换,衍化出类似SARS一样对人类具有极大威胁的新型病毒。在古病毒经变异而产生的新病毒面前,人类安全面临着严峻考验。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间接影响广泛 

 

  观测发现,气候变暖可通过改变降雨、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还会加重水质污染、加剧食物短缺等,从而对人群健康产生一系列间接影响。

 

  分析温度与地表臭氧浓度的关系、环境中臭氧浓度与肺功能的关系,金银龙指出,地表臭氧浓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人们长期接触高浓度臭氧可使肺功能明显下降。而随着人接触臭氧时间的增加,会导致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减少。臭氧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肺功能降低越明显。

 

  金银龙说,温室气体中以氟氯烃为主的气体对臭氧层有极大的破坏性。由于臭氧层变薄,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明显增加,可使皮肤癌、白内障和雪盲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发生率在2050年后可增加3.5%~6%。我国青藏高原上空夏季形成的臭氧层低谷现象,已引起世界关注。若任其发展,世界屋脊上空将会出现继南北两极之后的世界第3个臭氧层空洞。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水、干旱等灾害天气发生的频率也在增加,霍乱、伤寒等介水疾病将给人类带来更大威胁。同时,河水温度的上升,会改变水体中的生物化学过程,促进河流里废弃物分解及藻类和细菌增长,进而使水质下降。从农业方面看,气候变暖,一般中、高纬度地区农产品产量会增加;在热带和亚热带,农作物只能以一些耐高温作物为主,且产量下降。由此,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饥荒危机有可能大增,进而造成饥饿和营养不良人群增加。

 

  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在行动 

 

  金银龙介绍,为应对气候变化,近年我国加强了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及健康影响方面的监测。从2005年开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研究所选择上海、南京、太原、青岛、哈尔滨、张家港、武汉、深圳8个城市,建立了空气污染与疾病监测示范点。在此基础上,最近又进一步增加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气象数据监测,如温度、湿度、风向等。该监测系统的运行在今后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健康危害的监测链条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针对目前气候多变性和未来气候变化,近年来,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包括我国在内的7个发展中国家开展 “适应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健康”项目试点研究,其目标是实施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以减少健康的脆弱性。金银龙说,我国将热浪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并将在8个空气污染与疾病监测示范点中选择3个建立试点。通过该项目研究,制定中国适应气候变化保护人群健康的综合干预措施。

 

  据悉,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加强了水能、核能、石油、天然气和煤气的开发及利用,支持在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开发利用生物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优质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同时,我国加强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民保护全球环境和气候的意识,引导公众建立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专题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