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7日消息: 今天,在北京地坛医院隆重举行世界卫生日全球发起仪式。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表示:自195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在每年4月7日庆祝世界卫生日,并选择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作为当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拯救生命:加强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当前医疗机构医疗救治能力和安全医院建设的高度关注。
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给人类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医疗机构在人类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发生在中国四川的特大地震和缅甸的热带风暴等严重自然灾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再一次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机构抵御自然灾害的水平以及实施大规模医疗救治的反应能力,以便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医疗机构的建筑结构能安然无恙,各种设施可以运转正常,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能沉着应对各种危机。
医疗急救体系是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保障人民群众日常医疗急救需求方面,还是在重大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急救体系建设,2003年非典疫情后,国务院划拨114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医疗救治网络建设,并利用1.98亿元国债资金在全国建立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实现了医疗卫生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紧急救援指挥信息化和科学化。目前,全国大部分市、县建立了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设置了急救站,增配了急救车辆,充实了院前急救队,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医疗急救网络。为提高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卫生部指导各地开展应急救治知识培训,进一步规范医疗救治诊疗行为,提高救治成功率;并指导各地开展突发事件救治演练,提高急救医疗机构和急救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培养了一支医疗技术精湛、急救能力较高的院前急救医务人员队伍。
在近年来发生的各类灾害中,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我国各级卫生部门立即组织医疗自救工作,全力救治伤病员,很快地恢复受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了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医疗机构建设标准方面,汶川地震发生后,卫生部积极协调配合住房建设部修订《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提高了包括乡镇卫生院在内的主要医疗机构抗震设防等级。修订后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已于2008年7月30日发布实施。医疗机构重点设防标准范围由原有的三级医院和个别卫生院扩大到二、三级医院以及具有外科手术室或急诊科的乡镇卫生院,即这些医疗机构建筑结构设防等级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同时,我部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把安全医院建设作为核心任务抓实抓好,力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设安全可靠,符合国家抗震设防等级要求,满足开展日常医疗服务和应急救治工作需要,并成为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公共卫生场所。
多年来,中国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医疗紧急救援和安全医院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合作。2008年6月,世卫组织派灾后重建专家组赴四川地震灾区考察,对包括卫生设施建设等卫生系统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了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建议;2008年11月,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卫生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在四川成都举办了安全医院建设管理培训班,强化安全医院建设和建设标准知识;几天前,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部、英国国际发展部在成都刚刚举行自然灾害医学救援国际研讨会,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就医疗救援、医疗机构灾后重建等方面的经验和最佳实践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黄洁夫表示:世界卫生日全球发起仪式首次在中国举办,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并希望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在安全医院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对人类健康的侵害。
摘自:http://www.cdctj.com.cn/main/shownews.php?tblName=A0015_10&storepk=36&newsid=18042
相关新闻
- ⋅西藏结核病重大专项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2023-04-14
- ⋅中疾控:新冠病毒由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的2023-04-10
- ⋅世卫组织警告: 南欧可能会出现这些病毒2023-04-07
- ⋅世卫组织:全球出现新的新冠奥密克戎变体2023-04-03
- ⋅中山市发现1例H3N8禽流感病例,H3N8病毒是什么?2023-03-30
- ⋅世卫组织修订新冠疫苗接种指南:高风险人群应续打加强针,健康儿童及青少年非必需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