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宣传

日期:2023-08-08 08:33     来源: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科室:疾一所 周敏     阅读:2079
字号:
分享:

  1.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

 

  2.登革热病毒的传播途径病人伊蚊其他人,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0天。

 

  3.登革热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时可出现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34天后出现红疹、恶心、呕吐。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少数症状严重患者可进一步出血、休克,甚至引起死亡。

 

登革热发病症状与流感、感冒较为相似,如果近期有被蚊虫叮咬或前往云南、广西及东南亚等疫情高发地区旅居史的患者,应注意防护、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

 

  4.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子叮咬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希望大家能做到以几点

  ()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闲()置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垃圾等。

  ()大搞室外环境卫生,疏通下水道,铲除杂草,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等。

  ()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等露天场所活动应注意采取防蚊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一旦有上述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免造成疫情的扩散


专题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