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我有幸成功申请了中国疾控中心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踏上了国内顶尖的流行病学培训平台。“到现场去,干中学,做出你们亮点,做出你们的产出”,经过北京3个月的集中理论培训,曾光老师在结束聚会上对我们提出殷切期望。作为一个偏向实验室的免疫学专业毕业生,我从来没有想过会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现场调查产生交集。自己能够应付现场的情况,做一个称职的流行病调查员吗?2011年2月,我怀着忐忑的心来到了重庆传染病防治所,开始了今年的现场实习。
如何进行现场调查呢?“去找个简单的现场练手吧,多观察和总结”重庆指导老师这样回答我的疑问。3月,璧山县的一个腮腺炎暴发,成为我的第一个现场。腮腺炎这种病原、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很清楚的疾病在书本上看来简单,但当自己身临现场,如何从纷扰的宏观现场抓住微观病毒活动的蛛丝马迹却让人感到迷茫。无处着手下,我只能按照书本上的程序和国家给的流行病调查表格进行了调查。回到重庆,在分析数据才发现,为了考虑在各种场合都普遍适用,国家的调查表涉及问题宽而不深。很多调查内容可以通过现场询问予以删减,而许多本次暴发特殊信息,表格中却没有相应内容。通过数据分析,疾病的许多线索慢慢显现,而我们离开了现场,再去收集相关数据变得非常困难。在北京和重庆老师的指导和璧山县疾控中心人员配合下,我们通过电话在其后的1-2周时间里补充了大量资料,最终形成了一次较为完整,但不能算成功的调查。
随着一次次调查经验的积累,我渐渐走出了迷茫,也总结出自己的经验。首先,在一个暴发现场,确定暴发性质,推断病原将为后续调查提供方向。重庆疾控的经验是根据现场初步调查情况,自己设计出包含发病时间、临床主要症状和可疑食物等关键信息在内的简表。对简表进行统计分析,再对照常见疾病的潜伏期、临床症状、常见污染食物等特征,形成初步假设。之后,在客观收集基本证据和信息基础上,根据假设,制定重点调查方向和实验室检验方案。在重点调查方向上再进行详细流行病调查。通过对详细流调结果分析,观察是否存在和假设不符的地方。如果所有结果都可以用假设来解释,那么就根据假设进一步补充现场细节信息,形成报告。如果存在假设无法解释的地方,就需要就这些地方进行核实。如果实际情况确实不符合假设,应该查阅文献或者询问专家,形成新的假设,再次调查。
经过多次不理想调查之后,5月份巴南区的一次食物中毒调查中,我终于从病原、危险食物、污染途径、实验室检验结果形成了较为完成的证据链,做了一次较为成功的暴发调查。调查报告得到了项目办老师的认可,发表在项目内部刊物上。
“干中学”是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座右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战场的锻炼下,我逐渐进行着从实验室工作人员到流行病病学生,从流行病学学生到流行病防控战线一线战士的转变。在明年10月毕业前,我将无比珍惜自己的培训机会,为今后更好的推动自贡人民的公共卫生事业,锻炼自己的能力,奋发图强。
相关新闻
- ⋅战“疫”一线 我想对你说——我的爱人2020-02-15
- ⋅敬业,其实很简单2015-09-21
- ⋅老 爷 子2014-03-19
- ⋅追求过程的人们——有感于中心标准化等级评审2013-12-25
- ⋅致青春2013-10-15
- ⋅悲痛的生日祝福201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