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本市气候已表现出气温适宜、春暖花开的特点,同时常会伴随春雨或连绵阴雨天。广大市民可能会选择“春游”、“聚餐”等活动,同时也是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应加强防范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食源性疾病、手足口病、狂犬病等疾病。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流行性感冒好发于秋冬季节,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畏寒、高热、头痛、全身痛、软弱乏力等全身症状。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潜伏期为1-3天,患儿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并发肺炎,预后较差。因此,市民应注意气温骤变,做好防寒保暖,增强自身免疫力以抵御流感的侵袭,以免流感病毒侵袭。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简单、最省钱有效的预防措施。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6月龄以下儿童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及患有慢性病、体弱和老人等重点人群等可以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同时,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保持生活规律,预防因气温骤变而引起旧病复发。 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通风,勤洗手,不揉搓眼睛、鼻子;咳嗽或打喷嚏时可用纸巾或手肘部遮挡。流感高发期间,尽量减少人群聚集,减少病毒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 本病常年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多见,儿童和青少年是主要易感人群,无免疫力的成人也可发病。该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颌下腺、舌下腺、睾丸、卵巢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引起化脓性炎症病变。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部疼痛、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及周身不适,进食酸性食物后耳部疼痛加剧。主要发生在1-15岁, 尤其5-9岁的儿童多见;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由于该病以呼吸道传播,患者尤其是在患病后应尽量隔离治疗至痊愈,避免传播给其他人。避免与患者接触和接种腮腺炎疫苗均为有效预防方法。
食源性疾病 四月春暖花开,气温适宜,出游踏青正当时。每到周末,很多市民朋友会选择外出踏青赏花,同时采摘野菜尝鲜。因野菜散落在野外,难免与杂草、毒草混在一起,需要仔细鉴别。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采摘野菜时应仔细鉴别,不要食用陌生野菜,遇到不认识或难以辨别的野菜切不可盲目采食,避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外出郊游时不要采摘、购买、加工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山野菜、野果及菌类,避免食用有毒野菜造成伤害。2.不要采摘卫生环境较差的区域及公路周边的野菜,注意避开环境污染的区域,如化工厂、污水、公路、垃圾填埋场等附近区域,即使这些地方的野菜生长茂盛,也不要采摘食用。3.注意饮食安全,生食野菜应清洗干净,对不宜生食的野菜,需要经浸泡、蒸煮、烹调等处理。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把原料关,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不认识的野菜或蘑菇。4.若食用野生植物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就医,同时保留剩余食材,留证待查。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但≤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减少与其他儿童的接触,避免传播他人。在手足口流行时,家长和孩子要做到“洗净手、喝热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幼托儿童发病后要隔离满才可返校。
狂犬病 狂犬病俗称“疯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多见于犬、猫等动物。天气转暖,动物陆续进入发情期和换毛期,性情狂躁,容易伤人。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临床表现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达100%。狂犬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是通过咬伤传播,但也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污染被感染动物的唾液而传播。无论何时何地,一旦被狗咬伤,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并及时到防疫部门接种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