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为什么离不开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内的一切生理和生化活动都需要在水的参与下完成。成人每日的生理需水量约为2.5-3L,通过饮水摄入的水量约占1/2。人体的需水量随着年龄、气候、劳动强度和生活习惯二有所不同,重体力和婴幼儿的需水量更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80%的疾病与饮水有关,水质不良可引起多种疾病。因此,饮水安全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至关重要保护好水资源,正确的喝水,足量的喝水,对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促进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什么是生活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是指供人生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对生活饮用水水质规定了严格的卫生要求,即:①生活饮用水中不应含有病原微生物;②生活饮用水中化学物质不应危害人体健康;③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不应危害人体健康;④生活饮用水的感官性良好;⑤生活饮用水应经消毒处理。
三、生活饮用水检验检测要检测什么指标?
我国最新颁布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规定生活饮用水检验检测指标一共有97项指标,其中43项为常规指标,分别为:1.微生物学指标,包含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等3项;2.毒理指标,包含砷、镉汞、铅等18项;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包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16项;4.放射性指标,包含总α、总β放射性2项;5.消毒剂指标,包含游离氯、总氯等4项。剩余54项为非常规指标。
四、生活饮用水常用小知识
(一)生活用水的消毒方式是啥?我们生活用水常见的消毒方法有氯化消毒(含氯制剂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其中氯化消毒是国内外最常见的消毒方法。
(二)为什么自来水会出现乳白色? 自来水在高压密闭的管道中输送时,管道中的空气会因高压而溶入水中,当自来水从水龙头中流出时,水中的空气会因恢复到常压而被释放出来,从而形成无数的微小气泡,使水的外观呈乳白色,放置片刻后,即会澄清,不影响饮水卫生。
(三)饮用水为什么会发黄? 水质发黄很可能是受到了输水管网中铁质水管内壁铁锈的影响,可将自来水放掉一些,待水质恢复清澈后再使用。
(四)水壶中为什么会出现水垢?自来水烧开后产生水垢,即水中钙离子、镁离子在加热之后生成沉淀物并附着在开水壶底。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在饮用过程中即使有少量水垢进入人体胃中,也会在胃酸的作用下溶解为钙、镁离子,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由于水垢导热性差,水垢附着会导致开水壶热量不能很好地传递给水,影响开水壶安全、经济运行。水壶中加入适量食醋,浸泡两小时,可除去水垢。
(五)市售包装饮料能代替饮用水吗?饮料与水不同,长期喝饮料是一个身体脱水的过程,而喝水是一个补水的过程,所以喝饮料不能代替饮水。长期喝饮料,容易造成儿童龋齿和肥胖。成年人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可能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产生失眠、忧虑等症状。
(六)长期饮用桶装水安全吗?饮水机需定期清洗消毒,不要放在太阳直射处。一般在饮水机上的桶装水,饮用期不超过15天,通常应在一周内用完。否则,水质容易受到空气中细菌的污染,每当打开饮水机龙头时,听到“咕噜”的声音,桶里翻出一串气泡,表明有空气进入,灰尘及微生物或多或少也会被带入。据国家环境卫生监测部门检测数据显示,桶装饮用水内的冷热水胆3个月不清洗会诱使大量细菌繁殖,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故饮水机最好一个月清洁一次。
五、如何健康饮水?
1.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水的适宜摄入量为1700ml;女性每天水的适宜摄入量为1500ml。对于运动量较大、劳动强度比较高、或者需要长时间暴露于高温干燥等特殊环境下的人群,需适当增加饮水量。
2.不直接饮用生水,需要烧开后才能杀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3.推荐喝白开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4.主动饮水,未渴先饮,足量饮水,少量多次饮水。喝水可以在一天的任意时间,每次1杯,每杯约200ml。可早、晚各饮1杯水,其他时间里每1-2小时喝一杯水,建议饮水的适宜温度在10-40℃。
总而言之,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影响着群众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和谐稳定。重视饮用水安全能够避免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减少腹泻、痢疾、霍乱等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相关新闻
- ⋅包装饮用水的正确打开方式2024-11-01
- ⋅谨防“病从口入” 远离食源性疾病2024-06-25
- ⋅自贡人警惕!一家六口全中毒!乱摘乱吃或送命!2024-04-06
- ⋅这13个不经意却很不卫生的行为,很多人都没意识到2023-11-02
- ⋅包装饮用水的正确打开方式2023-10-23
- ⋅食品卫生安全科普宣传2023-08-16